时间:2023-01-09 17:15:02 | 浏览:70
人红是非多。
电影爆了,也容易引来各种争议。
最近,因为《长津湖》的大热,主演吴京再次被点名「逼捐」。
理由是电影之所以有这么好的票房,全是占了爱国题材的红利。
所以,就该把赚到的钱捐出去。
后来,还有人起草了一份倡议书。
一面指责《长津湖》消费志愿军、消费爱国情怀。
一面呼吁片方将所有收益,全部捐给志愿军老兵及家属。
倡议书一出,还得到了不少人支持。
但更多的网友,表示这实在没必要。
逼捐者的逻辑,看似占据了道德上风,却实际不堪一击。
实际上,这还违反了法律法规。
5年前,就通过了一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。
其中有一条指出:
「开展募捐活动,不得摊派或者变相摊派……」
不得摊派,意思就是不得按人头强制性分配。
所以「强制性捐献」这种行为早就被法律画出了红线。
然而直到今天,却依旧有人以绑架之姿,逼人捐款。
到底是谁,败坏了道德风气?
最近几年,逼捐这种事屡见不鲜。
影视圈中,吴京就已经遇到过多次。
2017年8月,《战狼2》票房一路攀升。
同期,四川九寨沟发生7.0级地震。
包括吴京在内的不少明星都发布微博为灾区祈福。
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有人以《战狼2》大卖为由,「逼」吴京捐款。
更有甚者直接开价:
「起码得捐一个亿才说得过去。」
之后犹如拍卖之势。
捐款额一个比一个喊得高。
吴京当时没有直接回应这些评论。
没想到,这些网友反倒不依不饶。
后来媒体披露,吴京其实早就已经捐出了100万,只是没晒出来。
此时,逼捐者一下子就改了话术。
从「怎么不捐款」,变成了「才捐这么点」。
从那之后,吴京几乎每拍一部电影就被要被逼捐一次。
《流浪地球》《金刚川》……一直到这次的《长津湖》。
每回电影大卖,吴京都要被逼一次。
深受「逼捐之苦」的远不止吴京一个人。
像邓超孙俪夫妇。
去年疫情期间全国驰援武汉,夫妻俩捐款30万。
一些网友就跑到他们微博下面恶言相向。
嘲讽他们赚的多捐的少。
到了前阵子河南水灾。
夫妻俩捐款100万。
结果依然被骂抠门。
「100万,相当于你们的10块钱。」
「两个人才捐100万?」
他们也不光盯着邓超孙俪,更是放眼整个娱乐圈。
就拿支援河南水灾来说。
有人专门搜集整理所有明星的捐款数据,并制成表格。
挨个排序,相互比较。
凡是没捐的,或是捐的比别人少的。
就跑到对方微博下面留言,狠骂一顿。
有了比较,那么被认为捐的少的就会成为千夫所指。
像之前程潇给河南水灾捐了10万。
同行衬托下,这个数字扎到了不少人的眼。
有人扒出程潇平时的穿搭,来指责程潇。
「一个包就15万,捐款只捐10万?」
「只捐十万也不怕丢人。」
类似的谩骂实在太多,程潇后来气不过在大号回应:
「捐也说,不捐也说,捐的少了也说,捐的多了也说,什么时候开始用捐款来衡量一个人。」
虽然语气中透着无奈,但鱼叔还是觉得这段话非常在理。
好好一个慈善救灾,硬是成了公开处刑。
慈善,本是一件好事。
尤其是当遇到灾情民难。
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万众一心,共渡难关。
这自然是值得提倡的美德。
但,这样的美德,必须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。
有选择,才叫慈善。
没选择,那叫抢劫。
或许还有人记得08年王石被逼捐一事。
那年汶川地震发生当天,万科捐款200万,结果被网友质疑捐的太少。
王石回应,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。
还透露,集团内部的慈善募捐,普通员工的捐款不让超过10元,不能让慈善成为负担。
这番言论立马遭到一片谩骂指责。
最后,以王石道歉、万科捐赠一亿结束。
一亿元……
这是慈善的胜利吗?
不。
这是网暴的胜利。
这样的网暴今天依然存在。
还是今年的河南水灾时期。
鸿星尔克默默捐款5000万,引来了空前的关注。
随后,不少人跑去其它品牌直播间内,发布弹幕和评论要求品牌方捐款。
一旦得不到回应,就立马变成人身攻击。
有些主播因此在镜头前大哭。
而看到没有哭的主播,他们又会转用更难听的词汇。
这些逼捐者们,看似占据了一个道德上风。
但却已经让整个慈善事件彻底变了味。
其实,捐不捐款于网友又有什么关系呢?
不过是利用一个虚伪的道德帽子,当做自己实施网暴的借口。
借行侠仗义之名,行为人不齿之事。
脏了自己,也污了「公益」。
一面是对天价捐款的无限吹爆。
一面是对不合心意的捐款,指责谩骂。
这样的舆论环境,也渐渐让明星慈善形成一种虚伪、攀比的风气,由此催生出各种畸形现象。
比如之前的孩子王诈捐事件。
捐款100元,却P成了18000元。
事后还说原本想P成18万。
这样的造假,大可不必。
其背后,还不是虚荣心作祟。
显然,公众人物捐个款,已经变成了一件大事。
什么时候捐,捐多少数字才不被骂,都得事先想个明白。
为了避免舆论争议,不少人就选择了偷偷地捐,不公开。
比如邓超孙俪夫妇,疫情期间因为只捐了30万而被群嘲。
他们在网上没有做出回应。
后来还是医院的工作人员站出来为他们发了声。
原来,夫妻俩除了捐款,还帮忙联系了物资稀缺的医院,想尽办法找到物资捐了过去。
这一下子直接狠狠打了键盘侠的脸。
还有郭冬临。
也是在疫情期间,众多明星纷纷公布自己捐钱捐物时,郭冬临的社交平台上没有发出任何声明。
于是,不少人赶来评论区追责:
「老艺术家这时候居然不起带头作用。」
很快,引起骂声一片。
无奈之下,郭冬临晒出了自己很早之前的捐款记录,并写道:
「人的身体病了可以治,要是心病了,灭了良知那可真完了……」
最讽刺的一幕发生在周冬雨身上。
河南水灾时,有人嘲讽她毫不作为。
直到后来有人晒出她之前捐款200万的证明。
口碑瞬间逆转,之前的谩骂全部变成夸赞。
有的人甚至还将这样的结局称为自己的胜利。
叫嚣着如果不是自己的监督,明星怎么可能捐这么多。
好好的公益善举,成了奇怪闹剧。
逼捐,无疑于一种道德绑架。
它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。
但这种逼出来的慈善,不可能真正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。
甚至还会起到反效果。
让道德流于一种迫不得已的僵化形式,让公益毁于一种华而不实的表面功夫。
电影《杰出公民》就有类似的情节。
男主角丹尼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,声名远扬。
他的家乡也想借此机会给他颁发「杰出公民」的奖项,邀请他回到故里。
但是,这场返乡之旅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纯粹。
村民表面上将他高高捧起,内心里都渴望从他身上分到点好处。
比如,为他安排了电视台采访。
主持人闻着无关痛痒的问题,对丹尼尔的认真回答毫不在意。
因为只想借着他的身份,给饮料打广告。
又比如,一位父亲带着瘫痪的儿子找到丹尼尔。
希望他为自己的儿子买下一台不菲的轮椅。
认为这是丹尼尔作为「杰出公民」该做的。
还比如,镇长对丹尼尔无比热情。
他说自己为家乡出了丹尼尔这个人而感到骄傲。
实际上呢?
他不懂文学,也不懂艺术,更不懂丹尼尔。
不过是利用丹尼尔来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增添亮点。
小镇上所有人都紧盯着丹尼尔的一举一动,从中寻找着能惠及自己的部分。
在他们眼里,成名、发达的丹尼尔,理应给同乡人做出「应有的贡献」。
因此,当丹尼尔回绝了他们的要求后。
众人的反应来了个180度大转弯。<
9月30日,电影《攀登者》正式上映,影片填补了中国同类主题故事片的创作空白,“有血、有肉、有灵魂”的故事讲述了真实历史背后的英雄荣光。今天,电影主创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、影片出品人任仲伦,演员吴京、张译做客人民网“文艺星开讲”,与网友分享影片
纪录片《无尽攀登》剧照。夏伯渝正在攀登山峰。纪录片《无尽攀登》正在热映,影片讲述中国无腿登山家夏伯渝用43年征服珠峰的故事,片中所传递出对信念的不懈坚持与热爱打动了很多观众。该片由著名演员吴京和《流浪地球》导演郭帆担纲出品人、演员胡歌配音。
每年的春节档都会出现神仙打架的局面,今年也不例外,目前春节档已经官宣定档的影片有7部,这其中包含5部真人电影以及1部动漫和1部动画片,与往年春节档影片题材构成十分相似。不过从今年的春节档来看各具优势,不像去年的《水门桥》拿下春节档的票房冠军
#头条创作挑战赛#引子这个春节档,是大家期待已久的,7部电影定档,可以说神仙打架。王一博的《无名》要和易烊千玺的《满江红》对打,而吴京领衔的《流浪地球》也是令人期待。今天,邓超导演的《中国乒乓》也定档大年初一了,你们感觉票房怎么样?第一个问
郭帆执导,吴京、刘德华主演的科幻大片《流浪地球2》定档春节,一度传言要退出春节档,显然,这些话没有可信度,今年的春节档,可是一个好机会,目前距离春节只有20多天,而定档的大片只有《流浪地球2》,郭帆背后团队不傻!笔者此前推断张艺谋《满江红》
12月27日上午,张艺谋导演的新片《满江红》宣布定档大年初一上映。随定档消息一起发布的,还有全新制作的预告片。预告片气氛紧张、极具张力,非常吸引人。预告片一开始画面宛如一张红纸上不断滴上墨水,随着墨滴的增多,幻化出满江红三个红色大字。接着画
今天张艺谋的电影《满江红》定档2023年大年初一,春节档再杀入一部重要影片。目前放出的演员阵容如大家所说还是非常强大的。甚至很多人说导演张艺谋完全是集结了大半个电影圈的实力派演员。确定了6位主演:沈腾、易烊千玺、张译、雷佳音、岳云鹏,王佳怡
今年的电影市场就热闹了两个档期,春节档与暑期档。前者有40亿的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,后者有30亿的《独行月球》,都在某种意义上救了低迷的大盘。而被人看好的全年第二大档期国庆档,总票房仅为14.9亿,近8年历史最低,只有一部电影破10亿。尤其是